研究揭示人工培育冬蟲夏草的安全性與抗缺氧藥效活性
發布時間:2021-09-01
近日,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資源昆蟲與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的試驗結果表明,人工培育冬蟲夏草屬于無毒級,并通過實驗認證了冬蟲夏草發揮抗缺氧藥效活性的機制。該系列成果在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期刊上連發兩篇論文。
該中心依據國內外相關技術導則與管理規范,開展了體外中國倉鼠肺細胞(CHL)染色體畸變試驗、鼠傷寒沙門氏菌回復突變(Ames)試驗、骨髓細胞微核試驗和急性毒性試驗進行毒理學評價,結果表明人工培育冬蟲夏草屬于無毒級。同時,該研究團隊開展了人工培育冬蟲夏草抗缺氧藥效活性及其作用機制研究,并通過中藥網絡藥理學分析和藥理實驗驗證,發現通過調控VEGF 信號通路促進微血管形成可能是冬蟲夏草發揮抗缺氧藥效活性的機制之一。

人工培育冬蟲夏草安全性評價研究

冬蟲夏草抗缺氧藥效活性及機制研究
據悉,冬蟲夏草是具有食藥用價值、青藏高原特有的傳統名貴生物資源,為冬蟲夏草菌(Ophiocordyceps sinensis)侵染蝙蝠蛾科(Hepialidae)昆蟲幼蟲而形成的幼蟲尸體與真菌子座復合體??量痰纳瞽h境以及過度的采挖導致野生冬蟲夏草資源嚴重受脅,人工培育是冬蟲夏草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的必由之路。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資源昆蟲與生物工程研究中心自2006年起致力于冬蟲夏草的研究,建立了適應于低海拔地區的冬蟲夏草人工培育技術。

人工培育冬蟲夏草
人工培育冬蟲夏草在無害仿生的環境中培育而成,而大氣壓、空氣氧含量、光照、土壤和微生物環境等因素都會影響其安全性和藥效。以龍海林博士為第一作者,韓日疇研究員為通訊作者發表的兩篇論文,分別研究與驗證了人工培育冬蟲夏草的安全性和抗缺氧藥效活性,研究結果將促進冬蟲夏草這一珍貴資源的高效利用,為保護青藏高原生態環境、升級冬蟲夏草健康產業提供支撐數據。研究得到廣州市科技計劃項目和廣東省科學院建設國內一流研究機構行動專項資金項目的資助。
論文信息:
Long, H.L., Qiu, X.H., Cao, L., Liu, G.Q., Rao, Z.C., Han, R.C., 2021. Toxicological safety evaluation of the cultivated Chinese cordyceps. J. Ethnopharmacol. 268, 113600.
原文鏈接:
Long, H.L., Qiu, X.H., Cao, L., Han, R.C., 2021. Discovery of the signal pathways and major bioactive compounds responsible for the anti-hypoxia effect of Chinese cordyceps.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77, 114215.
原文鏈接:
(資源昆蟲與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 龍海林供稿)